第134章(1 / 2)
&esp;&esp;这话说得隐晦,实际上的意思却是,不给施元夕任何官职,却让她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。
&esp;&esp;这是所有情况里,最坏的一种。
&esp;&esp;因为不论如何,施元夕仍旧是一个女子,朝中,或者说魏昌宏不想要给她官职,是正常并且合理的事。
&esp;&esp;这样的旨意一旦宣布,朝中甚至不会有几个人站出来阻止。
&esp;&esp;届时,便成了一切的事情都是施元夕在做,功劳却是其他人在认领。
&esp;&esp;等到她将兵部的人教会了,做出新兵器这样极有可能会青史留名的大事,很大可能还会舍掉了她的名字。
&esp;&esp;她将成为冒最大风险,收获最少的人。
&esp;&esp;偏这等旨意若真的颁布了,她是没有办法拒绝的。
&esp;&esp;施元夕闻言微顿,抬头看了眼王恒之。
&esp;&esp;这般重要的事,已经不是王恒之能触及到的了。
&esp;&esp;那提醒她的人,便不是王恒之,而是他的父亲,也是时任礼部尚书的王瑞平。
&esp;&esp;从王瑞平口中得来的消息,应当十有八九是真的。
&esp;&esp;魏昌宏现如今是不得不加紧制造火铳及子弹,对她把握时机放出消息的事耿耿于怀,怎么可能会轻易给她一份正儿八经的官职。
&esp;&esp;何况,她如今虽然有着朝上统一给的举人出身,可即便她只是个寻常的学子,举人出身,也是没办法直接入兵部为官的。
&esp;&esp;是以,魏家若是这样下旨,便是合情合理的。
&esp;&esp;她若不应,便是抗旨不尊。
&esp;&esp;乍一听,似乎除去了给自己招揽了一身的祸事外,并没有起到了任何的作用。
&esp;&esp;但施元夕听了后,却并没有过分担忧。
&esp;&esp;她说了,这个时机太好了。
&esp;&esp;任何的成事,都需要一定的机会,而这一次,便是她全力以赴抓住的重要机会。
&esp;&esp;他们在院里吃茶聊天,到得最后也没想出来,此事应当如何化解。
&esp;&esp;王恒之走之前,甚至还颇有些不甘心。
&esp;&esp;这份不甘心,不是对于他自己,而是在为施元夕不甘心。
&esp;&esp;似他这样的年纪,正是少年意气之时,所以他打从心底里觉得,有才之人,便应当入朝阁,登高台,成就一番事业才对。
&esp;&esp;可施元夕连改制火铳这样的东西都搬出来了,仍旧在重重打压下难以翻身。
&esp;&esp;他实在是如鲠在喉。
&esp;&esp;喝到了最后,他甚至还指着老天,骂了一句:“天道不公!”
&esp;&esp;施元夕听着哭笑不得,忙让他身边的小厮将他带了回去。
&esp;&esp;王恒之回到了府中,王瑞平难得还没入睡,等着他回来打探些消息回来,哪知道他喝得烂醉,满嘴的天地不仁。
&esp;&esp;王瑞平只觉得太阳穴处突突直跳,他忍了又忍,反复告知自己,这是他的亲生儿子。
&esp;&esp;可到底是没忍住,抬脚踹了王恒之一脚。
&esp;&esp;看着王恒之摔到了地上后,他还满脸的怒其不争:“然后呢?你就没问出点什么?”
&esp;&esp;“她可有说要怎么做?”顾及着或许隔墙有耳,王瑞平才没有把后边的话说出来。
&esp;&esp;魏家不成,还有徐家,徐家不成,还有谢家。
&esp;&esp;若他是施元夕,都已经到了此刻,不若放手一搏。
&esp;&esp;朝中局势如此混乱,魏家虽位高权重,却也不是他魏昌宏一个人说了算,只要施元夕能够建立起同盟,一个官职,无论是徐家还是谢家,必定都会许诺给她。
&esp;&esp;但他也清楚,这样的做法太过于危险。
&esp;&esp;以魏昌宏的秉性,若施元夕真的这么做了,说不准他会直接痛下杀手,叫一切都成了空谈。
&esp;&esp;可若不与人同盟,又怎么能同魏家针锋相对呢?
&esp;&esp;王瑞平确实有几分赏识施元夕,但更多的,是他对魏家积怨已久。
&esp;&esp;大梁江山不能在如此奸佞的手中腐蚀,施元夕的所作所为,像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信号。
&esp;&esp;很有可能
↑返回顶部↑